矯直機鑄坯產(chǎn)生氣泡原因
矯直機鑄坯表面氣泡形成的原因,一般是在凝固過程中,鋼中的氧、氫、氮和碳等元素在凝固界面富集。當其生成的CO,H2,N2等氣體的總壓力大于鋼水靜壓力和大氣壓力之和時,就會有氣泡形成。如果這些氣泡不能及時從鋼中逸出,就會存在于鑄坯表面或皮下成為氣泡缺陷。連鑄坯脫氧不足(鋼中殘鋁量小于0.0015%)往往是生成鑄坯表面或皮下氣泡的重要原因。此外操作因素對氣泡缺陷也有一定影響,如在冶煉末期終點控制不當,鋼水過氧化,或者出鋼時間長,澆注溫度高,以鋼包和耐火材料烘烤不良等,都會使鋼中溶解的氣體增加,并導致形成鑄坯氣泡的危險。
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,矯直機產(chǎn)生氣泡的常見原因有:
(1)脫氧不良,當鋼中溶解鋁大于0.008%就可防止CO氣泡產(chǎn)生。
(2)鋼水過熱渡大。
(3)兩次氧化,空氣中水汽吸入。
(4)保護渣水分超標。
(5)結晶器上口滲水。
(6)結晶器潤滑油過量。
(7)中間包襯(絕熱板)潮濕。